▼读者来信
【资料图】
前不久,家人胸闷、胸痛,在家门口的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做了一系列检查,症状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后大夫建议我们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嘱咐带齐住院的所有病历。没想到复印几页病历还挺难,去病案室办理病历复印手续,被告知病历还没回归,需要等半个月。可是病人等不了,好在经过院方协调,把病历提前取回,才得以复印成功。
总医院病案室内,患者家属排队复印病历。
现在挂号、处方、病历都电子化了,患者的这些病历信息能否通过网络在医院之间传递,这样去大医院看病不但能减少重复检查,还能节约患者家属的时间和精力。
读者赵先生
▼记者调查
赵先生遇到的病历复印难题,并不是个案,记者走访调查我市多家医院后发现,目前我市医院之间病历系统尚未联网,患者转院治疗或者报商业保险等情况,仍需复印纸质病历。
复印病历有等待期
“今天白跑一趟,病案室的人说我的病历还没到他们这儿,要想复印病历得等下周才行。”7月5日上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案室门口,家住静海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来办理病历复印,没想到出院的时间不够10个工作日,还不能复印病历。记者看到,病历复印业务窗口贴着多张内容提示,其中就包括病历需要在患者出院10个工作日后方可查询。
而在记者调查中发现,还有的医院甚至规定患者出院一个月之后才可以申请复印病历。而有些医院虽然开设了网上预约病历复印业务,复印出来的纸质病历需要通过快递邮寄,并没有办理承诺时限,如果急用还是不方便。7月5日11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案室门外,一位来自北辰区的赵先生吐槽说,“病人要是能等,我也不至于在这40℃的天气从北辰区赶过来。我知道这里能在科瑞泰Q医上预约复印病历,但既然能网上预约,为什么不能网上传送呢?”
复印病历需现场办理
在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找到病案室还真不容易,其位于医院一个偏僻的角落,门口挨着一排门窗严重破损的废弃平房,平房的墙体部分已经坍塌变形,墙面上还贴有“请勿靠近”的警示标识。工作人员表示,患者复印病历只能来病案科现场办理,该院目前不支持网上预约和办理。
市第四医院病案室。
复印病历价格不一
复印病历价格不统一,大部分医院病历复印价格是0.5元/页,有的则是1元/页,价格相差较大。
记者来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案室,患者家属秦女士刚刚办理完病历复印业务,拿着一份厚厚的病历材料告诉记者:“复印一页是0.5元,病历有300多页,复印费就花了一百多。关键是去别的医院看病,拎着这厚厚的一沓病历,确实不方便。”
西青医院复印病历的价格是1元/页,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医院病历复印的价格已经实行市场调节价。但是患者家属陈女士表示,医院复印病历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不管多贵消费者都没有选择权,所以如此定价有待商榷,毕竟外面复印店的复印价格有的已经低至0.1元/页。
▼各方说法
别让医院电子病历成信息孤岛
其实,我市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已推广多年,目前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初步建立,但是这个系统基本上是以医院为单位独立规划和建设,医院之间的电子病历系统并没有互联互通,因此每个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就成了“信息孤岛”,给患者跨院救治带来诸多不便。
我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内科刘主任认为,在门诊,每天都会接诊从基层或外院转来的病人,但是由于医生无法调阅病人在外院的就诊信息,病人往往需要携带之前的病历就诊。这些病历记录项目和格式有的并不规范,进而影响后续诊疗的开展。整合医院的数据资源,病历的互联互通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病历数据需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逐层实施,分层监督。
市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也曾提出了从强化政策引领、立足实际明确目标、加强协调密切协作等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市卫健委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部门获悉,去年我市出台了《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患者呼声较高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市从三个层面重点推动该项工作。一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工作要求,推动全市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医院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医院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三级公立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应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这也是电子病历数据互联共享的重要一环。二是加快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政务外网,整合现有卫生专网资源,推进卫生健康专网提升改造;推动健康医疗数据合法合规采集、应用,围绕重点业务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加强对线上诊疗服务的监管监测。三是根据我市健康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推动基本公卫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编制、立项等工作,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整合妇幼、免疫规划、基本医疗等数据信息,提升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和可用性。(记者 刘连松 文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