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光明”匾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大清4位皇帝靠它顺利登基
来源:个人图书馆-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15:36:06

在红墙黄瓦的紫禁城里,有一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它就是乾清宫。当你举目瞻望时,你会发现在乾清宫殿堂正中间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正大光明”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匾是一块墨拓纸匾,有300余年历史,其上“正大光明”四字苍劲有力、酣畅浑厚,原为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亲手所书,后经康熙描字刻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乾隆再次临摹的。

其字体原为白色,后经数百年岁月洗礼后已变成了黄色。

“正大光明”四字来自《周易》,寓意深刻,一是表明大清统治的正大光明,二是表明要使皇位长久稳固,就得效法天地、顺应人情。

而曾经数百年前藏在“正大光明”匾背后的故事与秘密,就更加令人侧目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通往皇权的路上往往鲜血盈途、骨肉相残。到了清代,从努尔哈赤到康熙100多年时间里,也都始终摆脱不了皇权斗争,就算千古一帝康熙也会为此心力交瘁。

为此“正大光明”匾就有了更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几乎成了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那么清史上“正大光明”匾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与历史故事呢?一起来看看。

一:秘密立储的由来

清初的皇位继承,实施的是推选制度。

如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就是通过八王共推制度继承汗位的;皇太极之子福临基本也是推选登上皇位;康熙8岁继位是由孝庄太后决策、皇帝顺治同意的。

但这种推举制度无不充斥着激烈而残酷的权力斗争,尤其影响皇权统治。康熙对此早有察觉,认为无规制的皇位传承极不利于巩固政权。

那时恰逢平三藩之际,令康熙有了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的想法。加之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生下次子胤礽时就难产去世了,年仅21岁。

令康熙悲痛欲绝,就把对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在胤礽身上(嫡长子早夭),因此为告慰皇后在天之灵,康熙于1675年宣布年仅2岁嫡子胤礽为皇太子,举行了清朝第一次立储大典。

康熙

然而,令康熙万万没想到的是,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皇太子胤礽越来越不成器,一再恃宠生骄,一再犯错,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

当然,客观上他会成为觊觎皇位的皇子们首要攻击的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主要还是胤礽自己越来越不安分长期处于储君地位了。因而在康熙晚年,就爆发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康熙看在赫舍里氏份上,对太子胤礽废立犹豫不决、两立两废,最终忍痛废了太子胤礽,此后再没明立皇储。

此时老皇帝康熙已没多少精力遏制皇子们的夺嫡野心了,最终城府极深的皇四子胤禛胜出。但雍正继位时背负了阴谋篡位的千古骂名,也令他的皇权长期得不到稳固。

雍正

雍正即位后,吸取了自己夺嫡中的残酷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

《雍正起居注》里记载了1723年雍正召见文武大臣提到秘密立储之事,将谕旨密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也就是说,此后不再公开皇太子,待在位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拆启当众宣布,再由确定的皇子即位。

最先受益的当然是乾隆皇帝。不得不说,雍正是一位好皇帝,好父亲,一是将超高的智商传给了乾隆,二是将皇位当作遗产稳妥地交给了他,让皇权平稳过渡。

关于秘密立储,康熙皇帝已有计划,而由雍正确立。有人说,并非清朝皇帝首创,《旧唐书》就有相关记载,康熙、雍正二帝饱读史书有所留心,故而成了实践者。

秘密立储的好处不言而喻:

一是不过早宣布皇位继承人,让皇子们都有机会竞争并用帝W标准塑造自己;二是避免皇子们为争储位血腥争斗,维护了骨肉亲情。

乾隆

二:奕詝与奕訢的兄弟争储

清朝共有12位皇帝,因秘密立储登上皇位的有4位: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

到了清末,皇室子嗣凋零,咸丰仅同治一子,同治和光绪更是无子,也就没必要秘密立储了。

在清朝“秘密立储”案例中,最典型、最有意思的还是道光皇帝奕詝与奕訢两兄弟争储的故事。

道光皇帝一共有9子,前三子奕纬、奕纲、奕继先逝,到道光要考虑储君人选时,所剩六子中只有奕詝14岁、奕誴14岁,奕訢13岁,此三子年岁尚可,其余三子年幼皆不到6岁,再有奕誴又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因此储君人选就只能在奕詝与奕訢中产生了。

道光

那到底立哪一位为储呢?这确实棘手。

从地位看,奕詝与奕訢地位差不多。

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奕訢的生母是静贵妃,但自皇后死后她就统摄六宫,又得道光宠爱,若非清祖制规定三位皇后之外不再立后,静贵妃被立为后也只是时间问题。

从关系看,奕詝与奕訢关系密切。

两人年龄相近,从小常在一块玩耍、读书、习武等,二人同样文武全才,熟读经史、擅长诗文、精于骑射,深得道光喜爱。孝全成皇后死时,10岁的奕詝就由奕訢生母静贵妃抚养。因此奕詝与奕訢又有“一母同胞”之情。

都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儿子,对道光来说确实很难抉择。但皇位只有一个,又必须选择一个出来,那到底谁是道光皇帝真正的宠儿呢?

关于道光如何择储一事,民间还演绎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法是众说纷纭。

说法一:道光宠爱静贵妃,立其子奕訢为储。但书写时不巧被太监窥见,见道光最后一笔拉很长,猜测是訢字,这事就传了出去。道光知道后很生气,干脆改立了奕詝。

说法二:奕訢因特别聪明,深得道光喜爱,几次想改立奕訢。道光弥留之际急召奕訢,恰奕詝来请安,道光见了他只问六阿哥来了没有。等奕訢赶来时,为时已晚,父皇已去世,兄长继了位。从此咸丰对奕訢很戒心。

咸丰

说法三:孝全成皇后在立为皇后不久就暴毙了,道光为告慰皇后亡灵决定不立妃子所生的奕訢为储。

以上说法大多来自野史,但不可否认,道光晚年时的确对奕訢很是偏爱,奕訢在能力上胜过奕詝也是事实,这在《清史稿》《乐道堂诗文钞》中都有相关记载。

但聪明能干并非嗣位的决定因素,有时还要由“在位皇帝的好恶”来决定。

随着道光日渐衰老,两兄弟即便以前关系有多亲密,也免不了为皇位而争宠。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奕訢的老师是卓秉恬,但杜受田更善于揣摩道光心思,熟谙政Z权术,因而教授出来的奕詝令道光赞叹:“此真帝者”。

在清宫秘档里,仍保留着道光秘密立储的珍贵档案与实物:楠木鐍匣一个,朱谕一份,上写:“皇四子奕詝著立了皇太子......”。

三:奕訢的悲哀

奕詝即位之后,奕訢被封为恭亲王,一个“恭”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奕訢心领神会。他究竟有无不满,我们只从一些文字中窥见其感受。

1851年,奕訢去祭奠道光时,一路春寒料峭,马蹄声碎,令这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多才皇子感慨万千“......当年曾驻跸,今日泪双痕”。字里行间不乏对父皇的缅怀,对自己失志的哀愁。

然而,事已成定局,他只得谨言慎行表明自己的忠心不二,为此被咸丰任命为领班军机大臣,但后来为生母封后一事惹咸丰大为恼火。

道光死后,咸丰对奕訢生母静皇贵太妃也很孝顺,为她迁居寿康宫,又将道光奉养皇太后的地方指给她园居等。静皇贵太妃以抚圣有功为由,多次请求晋封太后未果。

在古代皇宫,后妃女人的位分与名分尤其重要,关系到家族荣耀、死后尊荣等,并非什么虚名,这难怪很多妃嫔为位分而前仆后继了。

奕訢会错咸丰之意,到军机处传旨,礼部就上报尊封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咸丰只得批准,但此后就将奕訢以办丧疏略等为由逐出军机处,从此不再重用他。

其实,奕訢为母办丧仪能有多大错?想必是奕訢此举勾起了咸丰对兄弟争储的介怀,因而将他逐出权力中心。

咸丰甚至迁怒于其母葬制,减少太后丧仪,谥号不加道光的成字,不与道光合葬,重建墓东陵等,这种既非皇后又非妃子的处理方式,显然是对奕訢的以正视听。

奕訢

奕訢不曾恃才争储,咸丰煞费苦心强调其弟与他的出身等差就显得气度太小了。这场灾祸给奕訢以终身教训,成为了他的悲哀。

总体来看,奕詝与奕訢的皇储之争,终究还是隐秘而没有血腥的。但究竟道光是否是出于政Z平衡还是传统择储,仍需历史进一步研究。

但不管怎样,清朝的秘密立储对皇权的平稳过渡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

回顶部